《环境地学》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
环境地学 |
课程编号 |
ARGE3119 |
英文名称 |
Environmental Geology |
课程类型 |
专业基础课 |
总学时 |
36 |
理论学时 |
28 |
实验学时 |
8 |
实践学时 |
|
学分 |
2 |
预修课程 |
地理学、环境科学概论 |
适用对象 |
环境科学专业 |
课程简介 (200字左右) |
《环境地学》包括三部分内容:1)地球的物质组成。从地球的化学组成、物理性质和圈层结构入手,从元素、矿物和岩石三个层次简要介绍地球的物质组成特点。要求掌握矿物的基本性质及常见矿物的识别方法,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岩石类型的主要特征及其之间的成因联系和主要区别;2)系统介绍地球的内、外环境变化及其产生的地质灾害,其中,速度较快的地质作用包括地震作用、火山作用、块体运动等,速度缓慢的地质作用包括全球性构造运动、地面变形等;3)地球的环境与人体健康的关系。介绍地球的自然环境(包括地球化学背景、地球物理背景)以及人为因素导致的环境变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
|
|
|
|
|
|
|
|
|
二、教学目标及任务
通过对矿物学、岩石学以及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基本知识的学习,为学习土壤学、环境科学导论等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使学生了解地球环境及其变化特点,掌握合理利用地质资源并防治地质灾害方面的知识,培养利用环境地质学知识解决人类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问题的能力。最后,学习应用地质学原理、从地质演变过程入手来分析地质环境及其变化规律。在实验技能方面,要求学生能识别常见的矿物和岩石类型。
三、学时分配
教学课时分配
章节 |
章节内容 |
讲课 |
实验 |
实践 |
合计 |
第一章 |
绪论 |
1 |
|
|
1 |
第二章 |
有关地球的基本知识 |
2 |
|
|
2 |
第三章 |
矿物 |
5 |
4 |
|
9 |
第四章 |
岩浆岩 |
2 |
2 |
|
4 |
第五章 |
沉积岩 |
2 |
1 |
|
3 |
第六章 |
变质岩 |
2 |
1 |
|
3 |
第七章 |
火山作用 |
2 |
|
|
2 |
第八章 |
地震作用 |
2 |
|
|
2 |
第九章 |
构造运动和地质构造 |
2 |
|
|
2 |
第十章 |
块体运动和地面变形 |
2 |
|
|
2 |
第十一章 |
地质背景与人体健康 |
2 |
|
|
2 |
第十二章 |
全球环境变化 |
2 |
|
|
2 |
第十三章 |
总复习 |
1 |
|
|
1 |
合计 |
28 |
8 |
|
36 |
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第一章 绪论
介绍环境地学中常用的一些基本概念、环境地学的学科地位、环境地学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环境地学在研究方法上的特点、学习《环境地学》的意义和《环境地学》的基本任务。
第二章 有关地球的基本知识
第一节 地球的基本特征
1. 形态特点:形状、大小、质量、密度等
2. 物理性质:重力、地热、地电、地磁等
第二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1. 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2. 内部圈层:地壳、地幔、地核
第三节 地球的物质组成
1. 地壳的化学成分
2. 地幔的化学成分
3. 地核的化学成分
本章重点:1)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分界面;2)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的区别。
第三章 矿物
第一节基本概念
第二节晶体结构
1. 晶体结构单元
2. 晶体类型
第三节矿物的化学成分
1. 矿物化学式
2. 矿物中的水
3. 类质同象
4. 同质异象
第四节矿物的形态
1. 单晶
2. 双晶
3. 集合体
第五节矿物的物理性质
1. 光学性质:颜色、条痕、光泽、透明度、发光性
2. 力学性质:硬度、解理、形变、比重
3. 其它性质:磁性、放射性、可塑性等
第六节矿物分类
1. 成因类型
2. 工业分类
3. 综合分类
4. 晶体化学分类
第七节硅酸盐矿物
1. 硅酸盐矿物分类
2. 常见硅酸盐矿物
第八节其他矿物
1. 碳酸盐矿物
2. 磷酸盐矿物
3. 氧化物和氢氧化物
4. 硫化物
5. 卤化物
本章重点:1)矿物的光学性质和力学性质;2)矿物的晶体化学分类;3)粘土矿物。
本章难点:晶体结构
第四章 岩浆岩
第一节 有关岩石的基本概念
1. 岩石
2. 岩石学
3. 岩石的成因分类
第二节 岩浆岩的分类
1. 按岩浆类型分类
2. 按形成深度分类
第三节 岩浆岩的特征
1. 岩浆岩的组成特征
2. 岩浆岩的结构特征
3. 岩浆岩的构造特征
第四节 岩浆岩的主要类型
1. 超基性岩
2. 基性岩
3. 中性岩
4. 酸性岩
本章重点:1)岩石的成因分类;2)岩浆岩的特征;3)矿物结晶顺序。
本章难点:矿物结晶顺序
第五章 沉积岩
第一节 成岩作用
1. 沉积作用
2. 压实作用
3. 胶结作用
4. 重结晶作用
第二节 沉积岩的特征
1. 沉积岩的组成特征
2. 沉积岩的结构特征
3. 沉积岩的构造特征
第三节 沉积岩的分类及主要类型
1. 碎屑岩类
2. 化学沉积岩
3. 生物化学沉积岩
本章重点:1)沉积岩的结构特征;2)沉积岩的构造特征。
本章难点:沉积岩的矿物成分特征
第六章 变质岩
第一节 变质作用
1. 变质作用的概念
2. 岩石变质的条件
3. 变质作用的类型
第二节 变质岩的特征
1. 变质岩的组成特征
2. 变质岩的结构特征
3. 变质岩的构造特征
第三节 三大岩类之间的关系
1. 三大岩类的空间关系
2. 三大岩类的成因联系
本章重点:1)变质岩的构造特征;2)三大岩类之间的关系。
本章难点:变质矿物的特征
第七章 火山作用
第一节 火山喷发物类型
1. 气体
2. 液体
3. 固体
第二节 火山喷发类型
1. 熔透式
2. 裂隙式
3. 中心式
第三节 火山分布
1. 火山在全球的分布规律
2. 火山在中国的分布规律
第四节 火山前兆和灾害
1. 火山前兆
2. 火山灾害
本章重点:火山分布
第八章 地震作用
第一节 地震分类
1. 成因分类
2. 地域分类
3. 震源深度分类
第二节 地震分布
1. 时间分布
2. 空间分布
第三节 地震的发展过程
1. 前震
2. 主震
3. 余震
第四节 地震评价
1. 震级
2. 烈度
第五节 地震形成的地质力学机制
1. 板块运动
2. 断裂活动
第六节 地震引发的次生灾害
1. 海啸
2. 堰塞湖
3. 塌方和滑坡
4. 瘟疫
第七节 地震的预报和预测
1. 地震的预报
2. 地震的预测
本章重点:1)地震的成因分类;2)地震的时空分布。
本章难点:地震形成的地质力学机制
第九章 地质作用与地质构造
第一节 地质作用
1. 内动力地质作用
2. 外动力地质作用
第二节 大地构造运动
1. 大地构造假说
2. 板块构造运动的证据
第三节 地质构造
1. 褶皱构造
2. 断裂构造
本章重点:1)板块构造运动的证据;2)地质构造。
第十章 块体运动与地面变形
第一节 块体运动
1. 块体运动发生的条件
2. 块体运动的类型—泥石流、滑坡、崩塌
第二节 地面变形
1. 地面沉降
2. 地面塌陷
本章重点:1)泥石流;2)地面沉降。
第十一章 环境与人体健康
第一节 几个基本概念
第二节 地球化学背景与地方病
1. 氟病
2. 地甲病
3. 克山病
4. 氡气与癌症
5. 地方病与地球化学背景的关系
第三节 地球物理背景与人体健康
1. 地电
2. 地磁
3. 放射性辐射
第四节 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
1. 环境污染类型
2. 核电站对环境的危害
3. 电磁波
4. 建筑材料导致的放射性问题
本章重点:1)地球化学背景与地方病;2)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
本章难点:地方病与地球化学背景的关系
第十二章 全球环境变化
第一节 地球圈层的演化
1. 大气圈成分的演化
2. 海水性质的演化
第二节 全球气候变化的历史
1. 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
2. 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
3. 仪器观测时期的气候变化
第三节 第四纪以来的气候变化特点
1. 鄱阳冰期
2. 大姑冰期
3. 庐山冰期
4. 大理冰期
第四节 全球环境变化的研究方法
1. 黄土-古土壤序列
2. 南方沉积序列
3. 深海沉积物
4. 湖泊
5. 冰芯
6. 石笋
第五节 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
1. 外因
2. 内因
第六节 全球变暖的后果
1.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 对气候带和植被分布的影响
3. 对降水量的影响
4. 对土地利用的影响
5. 对土壤的影响
本章重点:1)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三次大冰期;2)第四纪的四次冰期;3)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
本章难点:全球环境变化的研究方法
五、考核方式及要求
闭卷考试。要求掌握所学知识的细节和运用所学主要理论解答问题。
六、推荐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教材: 《环境地质学》,蒋辉编著,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ISBN978-7-122-01934-9
参考书:
《环境地学导论》,黄成敏等编著,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
《环境地学原理》,李天杰等编著,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环境地质学》,朱大奎等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地质与地貌学》(南方本),刘凡等编著,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
《地质与地貌学》,梁成华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普通地质学》,吴泰然, 何国琦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
《地球科学导论》,刘本培, 蔡运龙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大纲修订人:李福春
大纲审定人:李荣
修订日期:2015年4月23日